中心动态
仪器分类
传播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源远流长。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成立,亚洲新闻高等教育由此发端。1925年,圣约翰大学部分师生分离出来,成立光华大学,光华新闻系承继圣约翰新闻系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并注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大夏大学开办新闻教育,并于1928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英才辈出文华璀璨。戈公振、汪英宾、谢六逸、陆梅僧等名师先后于此执教,培养出邓拓、储安平、张稚琴等一大批杰出新闻工作者。1952年,光华大学、大夏大学等合并组建华东师范大学。1992年华东师范大学兴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2年传播学系成立,2004年传播学院成立。经历时间和时代的淬炼,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爱国家、重实践的教学特色风标高举,与时俱进。
传播学院下设广播电视学系、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出版与文化系4个系, 拥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5个本科专业;设有戏剧与影视学、新闻学、传播学3个学术硕士点,设有新闻与传播硕士、艺术硕士(广播电视)、出版硕士3个专业硕士点;拥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传播学院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24名,讲师、实验室及其他19名,其中:紫江特聘教授1人,终身教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5人。传播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5项。近五年的科研项目经费共计1469.6万,其中纵向项目经费共计564.2万。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441篇,其中CSSCI 期刊论文308 篇,出版学术专著37 本,研究或咨询报告28份。近五年,共获得科研成果奖7项。
传播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教研学与实践融为一体的工作坊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充实和提升卓越新闻传播、影视人才、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和丰富国内外名校名企联合培养模式。学院与新华社上海分社、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单位开展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建首家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印海蓉、骆新、陈蓉工作室。2017年12月起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华东师范大学开展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学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对接,加快全媒型后备人才培养。
学院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传播系、普渡大学、加州大学、特拉华大学、佩斯大学、里海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拉夫堡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等20多所世界著名新闻传播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起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等全面深入的长期合作关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台湾地区的台湾师范大学、世新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签订了科研合作和师生交流协议。学院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蒙古、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留学生多名,每年还有10余名来自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台湾铭传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华文化大学等高校的交流生。
传播学院创办了“上海电视节”的重要子项目“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创办了“口语传播国际高峰论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成立了亚洲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所。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的新闻传播学评估排名B+。学院与其他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展开错位竞争,凸显自身特色,建构“大传播”发展格局和学科发展优势,将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放在全球文化传播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将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重点发展视觉文化与跨文化传播、教育新闻传播与新媒体、广告与传媒经济、影视艺术与传播、编辑出版与传媒文化研究等方向,拓展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研究空间,丰富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新的内涵,为我国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和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