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仪器分类


讲座回顾 | 陈昌凤:智能时代的媒体融合与创新

2021-04-28

4月23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七十周年校庆—2022年第一场名家讲坛暨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在传播学院212学术报告厅举行。在本次讲座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昌凤梳理并预测了媒体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和趋势。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教授担任主持人,传播学院数十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并根据讲座议题与陈昌凤教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陈昌凤教授的讲述围绕“媒介融合战略在中国”“媒体融合新态势”“智能与数据时代的媒体生产”三个部分展开,她依据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三大新技术的运用情况,以及对中国的报业融合、通讯社融合、广电融合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来阐释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讲座伊始,陈昌凤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媒介融合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三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中,技术融合是指传媒技术样态的整合,打破了印刷媒介、音频和视频媒介之间的区隔而形成数字媒体样态的过程和结果;产业融合是指目前互联网公司、通讯公司以及媒体之间的融合。而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之中,中国媒体的目标和实践颇具特色。陈昌凤教授提出,如今各大媒体都在进行平台升级,通过平台搭建、社群分享、线下互动等方式,扩大产品覆盖面,并推进通讯设备供稿线路改革,整合传统线路,新设短视频专线,努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与采编架构再造。此外,传统媒体还通过建设“中央厨房”,将全媒体报道平台从单纯的产品制作中心转变为融合报道指挥中心、策划中心和协调中心,打造出“指挥协调总调度、组织策划总枢纽、融合加工总平台、全媒发布总出口”,从而适应了技术发展新的趋势。

接下来,陈昌凤教授强调了新闻从业者“数据素养”的重要性。在新闻业中,数据的运用可以展示新闻事实间的逻辑关系、发现常规新闻报道中难以呈现的逻辑。同时,新闻样态也从封闭式转换为开放式,帮助用户获取更加真实和多元的信息,且也能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的发掘和预测新闻。陈昌凤教授提出,当前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已然广泛运用于传播领域——数据挖掘与分析、自动化内容生产、算法分发新闻及信息、智能化事实核查、用户互动、社交机器人等诸多方面莫不表征了这一现实。陈昌凤教授预测,在未来,机器生产的适用范畴将进一步泛化,产生人机协同式生产、智能化分布式生产和定制式生产等智能生产的范式。

陈昌凤教授认为,在智能与数据时代,媒体将采用个人化的媒体生产方式,即通过算法分发,组合用户特征、环境特征,判断用户需求,最终实现智能推荐。她分别以Nicholas Negroponte在其著作The Architecture Machine中提到的,可以辨别和吸收人的会话物质、建立会话的预测模型;以及谷歌实验室于2015年推出的个性化搜索,同时还有《纽约时报》的个性化新闻之路等三个案例,阐释了“个人化新闻”的发展历程,同时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讨论了身体与技术的关系。

讲座最后,陈昌凤教授还提及了智能时代媒介伦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在新技术环境下,真实性、隐私性、价值偏向、透明度以及人本问题等伦理失范现象都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例如,个性化新闻是否会局限人们的信息范围、侵犯用户隐私,以至于消解媒体的专业化影响和公共性?技术为本是否会出现技术控制新闻?民主协商有可能达成吗?陈昌凤教授通过讲述,引导在场师生对如上问题进行了更深层的思考。